膏,油脂,指灯烛。晷,日影、日光。“焚膏继晷”指燃烧灯烛读书写作一直到第二天日光出现。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怠。语本唐・韩愈〈进学解〉。后亦用“焚膏继晷”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动。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1]之文,手不停[2]于[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元。贪多务得,[4]。焚膏油以继晷,恒[6]以穷年: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1]六艺:儒家的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
[2]披:翻阅。
[3]百家之编:诸子百家的典籍。
[4]细大不捐:大小兼容并收,皆不抛弃。
[5]焚膏以继晷:膏油,灯油,此指灯烛。晷,日光。
[6]兀兀:音wù wù,劳苦不息的样子。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攘斥佛、老,以提倡古文为职志,文章自成一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国其他读书人一般,韩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负与长才。他在年少时便中进士第,但因个性不适官场,一辈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颇有失志之感,〈进学解〉这篇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文中叙述大学老师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以后才能有成就。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话都还没说完,就有一位学生讥笑他说:“老师,您不要骗我们了!这么久以来,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每天仍是手不释卷,大大小小的知识一丝一毫也不放过,连夜晚都点灯接著白天来读书。结果呢?只因抨击异教邪说,排斥佛、老思想,便遭当权者排挤,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韩愈藉老师与学生之口,一方面讥讽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焚膏继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怠,后亦用来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动。
语义形容不眠不休地的工作或活动。
类别用在“勤奋苦干”、“勤奋向学”的表述上。
①在求学生涯中,他最难忘大学时,焚膏继晷的勤读不懈。
②为了赶上生产的进度,全体同仁不得不焚膏继晷地努力工作。
③为了应付即将来临的期末考,他一改平日的懒散,焚膏继晷地用功。
④他的成功因素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那股焚膏继晷、孜孜不倦的向学精神。
⑤要成为一个学者,就必须发愤忘食,焚膏继晷,埋首读书研究,才会有所成就。
⑥他在退休后,比在职时更努力,每天奋力钻研,几至焚膏继晷的地步,所以不断地有研究成果问世。
burn a candle to prolong the day(burn the midnight oil)
fén gāo jì guǐ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焚膏继晷,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焚膏继晷意思是: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出自唐・韩愈《进学解》。一般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