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鞑虏

基础信息

  • 词语
  • 繁体韃虜
  • 拼音dá lǔ
  • 词性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贬义名词,指古代北方入侵民族,含鄙夷之意。

词语解释

鞑虏dá lǔ

旧时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清末特指清朝统治者

国语辞典

鞑虏dá lǔ

金人。后泛指外来民族

醒世恒言 · 卷三 · 卖油郎独占花魁》:“担渴担饥担劳苦,此行谁是家乡;叫天叫地叫祖宗,惟愿不逢鞑虏。”

网络解释

鞑虏

鞑虏又称鞑子历史汉人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的称呼

清末特指清朝统治者。《警世通言 · 范鳅儿双镜重圆》:“其时 东京 一路百姓惧怕鞑虏,都跟随车驾南渡。”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 同盟会的成立》:“以 孙中山 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清末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国后放弃口号转为“五族共和”。

鞑虏造句

  • 1. 明朝将士浴血奋战,誓死将鞑虏阻挡在长城之外,保卫家园。
  • 2. 史书记载,每逢旱灾,边境便有鞑虏趁机南下劫掠,民不聊生。
  • 3. 村妇们惊恐万分,唯恐鞑虏再次兵临城下,生灵涂炭,家破人亡。
  • 4.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将军怒吼道,誓要将鞑虏彻底逐出中原。
  • 5. 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曾无数次遭受鞑虏的铁蹄践踏,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 6. 诗歌中描绘的鞑虏,往往面目狰狞,凶残成性,令人生畏,是百姓心中的梦魇。
  • 7. 为了抵御鞑虏的入侵,边关将士们常年驻守,风餐露宿,用血肉筑起防线。

dá lǔ

鞑虏

鞑虏,拼音是:dá lǔ。意思是:金人。后泛指外来民族。

相关组词

【鞑】组词

【虏】组词

  • 暂无关联词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