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赵佶

基础信息

  • 词语
  • 繁体趙佶
  • 拼音zhào jí
  • 词性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宋徽宗本名,指其精于书画,却怠于政事。

词语解释

赵佶zhào jí

(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皇帝,书画家。1100-1125年在位。在位期间政治昏庸生活奢糜国势日下。1125年金兵南侵,他传位于子(宋钦宗),1127年与钦宗同被金兵掳至北方。工书法,真书号瘦金体”。擅画花鸟富丽精工。曾敕命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等。有《真草千字文》书迹与《芙蓉锦鸡图》存世

国语辞典

赵佶zhào jí

人名。(西元1082~1135)​宋朝徽宗皇帝。尊信道教,自称为“教主道君皇帝”。通百艺,尤精书画。疏于国事任用群小朝政紊乱。金人陷汴京后,与其子钦宗同被虏,金废为昏德公,后死于五国城,在位二十六年。

网络解释

赵佶 (宋徽宗)

赵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宋朝第八位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政治形势一落千丈。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道士看相算。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宣和三年(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始立道学制度。在宋徽宗集团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宋徽宗对绘画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有的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

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兵临城下,宋徽宗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太子赵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

概述图片为《宋徽宗坐像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佶造句

  • 1. 许多书法爱好者都对赵佶所创的瘦金体情有独钟,认为其笔法瘦劲、秀丽。
  • 2. 博物馆展出了一幅传为赵佶所作的《听琴图》,画中人物神态生动,意境深远。
  • 3. 赵佶作为皇帝,沉溺于艺术而荒废朝政,最终导致北宋国力衰弱,酿成“靖康之耻”。
  • 4. 史书上对赵佶的评价褒贬不一,艺术上称颂,政治上则多有批判。
  • 5. 赵佶酷爱奇花异石,曾劳民伤财运送花石纲,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 宋徽宗:参见「赵佶」条。
  • 瘦金书:宋徽宗赵佶书法初学唐薛稷、薛曜,后变其法度,字体修长、笔锋劲瘦挺拔。
  • 瘦金体:宋徽宗赵佶书法初学唐薛稷、薛曜,后变其法度,字体修长、笔锋劲瘦挺拔,自号「瘦金体」。
  • zhào jí

    赵佶

    赵佶,拼音是:zhào jí。意思是:人名。(西元1082~1135)​宋朝徽宗皇帝。尊信道教,自称为“教主道君皇帝”。通百艺,尤精书画。疏于国事,任用群小,朝政紊乱。金人陷汴京后,与其子钦宗同被虏,金废为昏德公,后死于五国城,在位二十六年。

    相关组词

    【赵】组词

    【佶】组词

    • 暂无关联词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