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扬言

基础信息

  • 词语
  • 繁体揚言
  • 拼音yáng yán
  • 词性动词
  • 近义词宣称 声称
  • 反义词
  • 用法动词,公开声称或威胁要做某事,常含负面或挑衅意味。

词语解释

扬言yáng yán

故意说出要采取某种行动目的所在的话(多含贬义)

如今摄了我师父师弟扬言要蒸熟了,去请舅爷暖寿。 —— 西游记

spread abroad; cry out; clamour;

引证解释

1.大声地说。

史记 · 夏本纪》:“皋陶 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汉书 · 萧望之传》:“朋 出扬言曰:‘我见,言前将军小过五,大罪一。’”宋 · 吴曾 《能改斋漫录 · 记事二》:“庠 于广坐扬言曰:‘七十致仕,礼之正也,当自大臣为始。’”清 ·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芍亭 曰:‘夜来 寒影堂 中,不知何人扬言曰 谢山 得子,故来贺耳。’”

2.对外宣扬或故意散布某种言论。

《战国策 · 秦策四》:“楚王 扬言与 秦 遇, 魏王 闻之,恐。”
唐 ·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由是,负气势相与怨恨,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以 崔 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士众不愿久为帅。’”清 · 蒲松龄 聊斋志异 · 贾儿》:“久之无异,乃离门,扬言诈作欲搜状。”
巴金 · 《家》三十:“觉民 便开始采用第二步的战略就是外面扬言如果家庭尊重他的意见,他便要采取最后手段。”

3.夸大其辞。

《大戴礼记 · 文王官人》:“饰貌者不情,隐节者不平,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国语辞典

扬言yáng yán

1.故意宣扬散布某种言论

战国策 · 秦策四》:“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
三国演义 · 第一三回》:“却被皇甫郦扬言于西凉人曰:『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西凉人多有听郦之言,军心渐涣。”

宣称

2.夸大其辞

《大戴礼记 · 文王官人》:“饰貌者不情,隐节者不平,多私者不义,扬言寡信。”

3.大声说话

《三国演义 · 第九回》:“乃复扬言曰:『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众皆愿从。”

网络解释

扬言

扬言,汉语词汇。

拼音:yáng yán

释义:1、大声地说。2、对外宣扬或故意散布某种言论。3、夸大其辞。

扬言造句

  • 1. 犯罪嫌疑人被捕后,仍旧扬言要对受害人进行报复。
  • 2. 在激烈的辩论中,他扬言如果自己的提案不被采纳,将退出合作。
  • 3. 小学生因玩具被抢,气呼呼地扬言“再也不和你做好朋友了”。
  • 4. 面对外界的质疑,这家公司高层扬言要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 5. 邻里之间因噪音问题产生纠纷,一方气愤地扬言要诉诸法律。
  • 6. 那个被解雇的员工,扬言要将公司的内部秘密公之于众。
  • 7. 股市大跌,一些投资者心灰意冷地扬言要“割肉”清仓离场。
  • 8. 暴徒手持凶器,扬言若不满足其要求,将伤害所有人质。
  • 9. 敌军在战前扬言必将彻底击败我们,但最终却狼狈而逃。
  • 10. 黑客组织扬言将攻击全球多个重要金融机构的服务器系统。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 大胜:《三国演义》第四回:「悬头千余颗於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
  • 幡帜:《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去临洮十余里为大营,多树幡帜,扬言大兵旦当进」
  • 高自骄大:《魏书.卷九九.卢水胡沮渠蒙逊传》:「扬言西戎,高自骄大,罪五也。
  • 肉票:【造句】:歹徒扬言如果拿不到赎金,明天就将撕掉肉票。
  • 恐怖分子:如:「恐怖分子扬言劫机,造成世界各地人们非常大的恐慌」专门以恐怖手段从事破坏、颠覆活动的人。
  • 倡言:陈思王植传》:「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言者,窃不愿於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六.佛牙》:「世人尊佛太甚,但有一人倡言是佛,俗子万众擎跽畏敬,倾家以施,焚肌以礼,安有敢证其谬者」扬言扬言
  • 叫嚣:如:「对方一再叫嚣,扬言这次球赛要夺得冠军」大声喊叫、吵嚷。
  • yáng yán

    扬言

    扬言,拼音是:yáng yán。动词。意思是:①.故意宣扬,散布某种言论。②.夸大其辞。③.大声说话。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