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回纥

基础信息

  • 词语
  • 繁体回紇
  • 拼音huí hé
  • 词性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古代民族名、政权名,多作名词,亦可作定语。

词语解释

回纥huí hé

参见:回纥回纥

国语辞典

回纥huí hé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初与突厥兄弟民族,后又从属于突厥。南北朝时,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离突厥后,始称为回纥”,后又改称为“回鹘”。唐时助讨安史之乱抗御吐蕃,屡建功勋。唐文宗时,族众西奔,散居新疆南部。宋、元以后名称极多,民国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定称为“维吾尔”。

回纥造句

  • 1. 唐朝时期,回纥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朝贡与军事联盟关系,共同抵御外敌。
  • 2. 公元840年,回纥汗国因内乱和自然灾害而瓦解,其部众散布到西域各地。
  • 3.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曾出现身着回纥服饰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文化交流的盛况。
  • 4. 史料记载,回纥人能歌善舞,其马匹和骆驼在中原地区备受推崇。
  • 5. 许多学者认为,现代维吾尔族的先民与当年西迁的回纥部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 回鹘:参见「回纥」条。
  • 敕勒:唐时为唐与回纥的联军所灭,并入回纥,置瀚海都督府,分设府州,属关内道。
  • 曳落河:为回纥语。
  • 纥:《左传.襄公十年》:「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晋.杜预.注:「纥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纥也」参见「回纥」条。
  • 薛延陀:唐太宗时,封其首领乙失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树牙於郁督军山(今杭爱山东支),曾与回纥共助唐朝灭东突厥。
  • 可贺敦: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对可汗妻子的称呼。
  • 批颊:《新唐书.卷二一三.藩镇淄青横海传.李正己传》:「时回纥恃功横,诸军莫敢抗。
  • huí hé

    回纥

    回纥,拼音是:huí hé。意思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初与突厥为兄弟民族,后又从属于突厥。南北朝时,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离突厥后,始称为“回纥”,后又改称为“回鹘”。唐时助讨安史之乱及抗御吐蕃,屡建功勋。唐文宗时,族众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后,名称极多,民国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定称为“维吾尔”。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