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楚辞

基础信息

  • 词语
  • 繁体楚辭
  • 拼音chǔ cí
  • 词性名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名词,战国楚地诗歌或诗集。风格浪漫,与诗经并称。

词语解释

楚辞chǔ cí

书名。西汉刘向辑。为骚体文章总集收录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作品《九叹》共计十六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

Songs of Chu;

国语辞典

楚辞chǔ cí

战国时代南方楚国的诗歌。楚怀王时的贤臣屈原,被谗而遭流放,作离骚自伤后人如宋玉、唐勒等人仿屈原文体而作,名篇备出,成为重要文学作品。而这一类文体的作品,通称为“楚辞”。楚辞为南方文学代表,用句多是六言七言参差描写个人情怀富有浪漫神秘气息,其用韵而长篇铺叙,开汉赋的先河。汉刘向汇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作品,辑成《楚辞》。王逸为之注释,名为“楚辞章句”。

网络解释

楚辞 (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是屈原创作一种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物产等,具有浓厚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认为保留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不同程度存在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楚辞造句

  • 1. 他沉浸于先秦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对楚辞的瑰丽想象力赞叹不已。
  • 2. 楚辞以其奔放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奇幻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 3. 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坚守。
  • 4.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楚辞与《诗经》分别代表了南北方不同的文化风貌和艺术传统。
  • 5. 许多后世诗歌,如汉赋、唐诗中的部分篇章,都明显受到了楚辞宏大叙事和比兴手法的启发。
  • 6. 这本古籍版本的《楚辞》注解详尽,是他案头常备的工具书,时常翻阅。
  • 7. 深入了解楚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
  • 8. 她毕业论文的主题是探讨魏晋时期玄学思想对楚辞风格诗歌发展的影响。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 背绳墨:《楚辞.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楚辞.宋玉.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 崟崟:《楚辞.王逸.九思.悯上》:「丛林兮崟崟,株榛兮岳岳」高的样子。
  • 雄雄赫赫:《楚辞.屈原.大招》:「雄雄赫赫,天德明只」
  • 容态:《楚辞.宋玉.招魂》:「容态好比,顺弥代些」
  • 云中君:见《楚辞.九歌.云中君》。
  • 搷:《楚辞.宋玉.招魂》:「竽瑟狂会,搷鸣鼓些」
  • 娭光:《楚辞.屈原.招魂》:「娭光眇视,目曾波些」 
  • chǔ cí

    楚辞

    楚辞,拼音是:chǔ cí。名词。意思是:战国时代南方楚国的诗歌。楚怀王时的贤臣屈原,被谗而遭流放,作离骚以自伤,后人如宋玉、唐勒等人仿屈原文体而作,名篇备出,成为极重要的文学作品。而这一类文体的作品,通称为“楚辞”。楚辞为南方文学的代表,用句多是六言七言参差,描写个人情怀,富有浪漫神秘气息,其用韵而长篇铺叙,开汉赋的先河。汉刘向汇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作品,辑成《楚辞》。王逸为之注释,名为“楚辞章句”。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