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中第

基础信息

  • 词语
  • 繁体
  • 拼音zhōng dì
  • 词性
  • 近义词
  • 反义词落第
  • 用法动词,指考试或评选中被录取,获得名次或资格。

词语解释

中第zhōng dì

中等的等第。中等门第中选专指科举考试及格。

引证解释

1.中等的等第。

通典 · 选举一》:“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
《北齐书 · 儒林传 · 马敬德》:“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
新唐书 · 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

2.中等门第。

《魏书 · 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

3.中选。

《晋书 · 夏侯湛传》:“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

4.专指科举考试及格。

唐 ·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
《新唐书 · 宋璟传》:“璟 耿介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
明 · 叶显祖 《鸾鎞记 · 摧落》:“我 贾岛,累赴科场不得中第,真好悲愤也呵!”

网络解释

中第

中第,汉语词汇,释义为1.中等的等第。《通典 · 选举一》:“ 桓帝 建和 初,诏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 · 儒林传 · 马敬德》:“ 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 · 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2.中等门第。《魏书 · 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

中第造句

  • 1. 那位寒窗苦读十载的学子,终于在今年的春闱中中第,光耀门楣。
  • 2. 明朝时期,凡是中第的举人,都会获得相应的官职或入仕资格。
  • 3. 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考核,他最终如愿以偿,成功中第,被录取到心仪的大学。
  • 4. 此次人才招募竞争异常激烈,能中第者无一不是行业翘楚。
  • 5. 面对无数质疑和挑战,他凭借过人的毅力与才华,最终在高难度项目中中第,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 6. 金榜题名时,万家欢腾。得知儿子中第的消息,老父亲激动得热泪盈眶。

zhōng dì

中第

中第,拼音是:zhōng dì。意思是:中等的等第。中等门第。中选。专指科举考试及格。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