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乎道义;不正当。
例这慈祥的面孔正是掩饰罪恶和不义的虚伪的面孔啊! —— 巴金《电椅》
英mean;
1.不合乎道义。
引《国语 · 周语中》:“佻天不祥,乘人不义。”
《史记 · 汲郑列传》:“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寧从諛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巴金 《电椅》:“这慈祥的面孔正是掩饰罪恶和不义的虚伪的面孔啊!”
2.指不该做的事。
引《左传 ·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孟子 · 公孙丑上》:“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3.指行不义之事的人。
引《吕氏春秋 · 荡兵》:“选士厉兵,简练桀雋,专任有功,以征不义。”
唐 · 杜甫 《遣怀》诗:“白刃讎不义,黄金倾有无。”
4.古代刑律“十恶”之一。指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官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守丧期间作乐、穿吉服及改嫁等。见《唐律疏义 · 十恶》。
1.不合行为道德。
引《文选 · 陈琳 ·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不义而强,古人常有。”
《三国演义 · 第八回》:“吾与黄祖心腹之交,舍之不义。”
2.不合行为道德的事。
引《左传 ·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不义,指不合乎道义;不正当;行不义之事的人。语出《国语 · 周语中》:“佻天不祥,乘人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