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午时

基础信息

  • 词语 午时
  • 繁体午時
  • 拼音wǔ shí
  • 词性名词
  • 近义词正午 中午
  • 反义词子时
  • 用法名词,指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或泛指中午。多作时间状语。

词语解释

午时wǔ shí

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为旧式计时法。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1 a.m.to 1 p.m.;

引证解释

1.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

唐 · 白居易 《昼寝》诗:“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一个可着了我一药箭,只要午时,他这条命,可就交代了。”

2.半夜

宋 · 王禹偁 《中秋月》诗:“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

国语辞典

午时wǔ shí

旧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的时段午时。后指中午十二时左右

唐 · 白居易昼寝〉诗:“不作午时眠,长日安可度?”《儒林外史 · 第四八回》:“三姑娘饿了八日,在今日午时去世了。”

正午

网络解释

午时 (时辰)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别称。如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这时候太阳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自然规律天色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文化瑰宝之一。

午时造句

  • 1. 妈妈叮嘱我,午时阳光最烈,外出务必戴帽,以免中暑。
  • 2. 古人习惯在午时敲钟,报时兼提醒百姓休憩,这已是城中惯例。
  • 3. 为了赶工,工人们常常从清晨忙到午时,才放下工具开始用餐。
  • 4. 我们约好,待到明日午时,在城门口集合,一同入城拜访亲友。
  • 5. 戏文里常有午时三刻斩首的桥段,令人触目惊心,印象深刻。
  • 6. 夏日炎炎,蝉鸣声在午时达到顶峰,聒噪不绝,扰人清梦。
  • 7. 研究表明,人体在午时前后精力最为旺盛,适合进行高效的脑力工作。
  • 8.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会议终于在临近午时时分,达成了初步的一致意见。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 听训:如:「违规的学生被罚在中午时到办公室听训」聆听训示。
  • 直射:如:「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天气格外炎热」直接照射。
  • 候光:如:「候光多时,终见大驾莅临」「明日午时,弟备办薄酒粗肴,诚心候光」
  • 半早:半个早上,未到中午时分。
  • 饷午:午餐,在正午时吃饭。
  • 供吐:《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花约依实供吐到:『三日前日午时分,有八个大汉,来我家里吃酒。
  • 天昏地黑: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将次午时,真可作怪,一时间天昏地黑,日色无光」也作「天昏地暗」。
  • wǔ shí

    午时

    午时,拼音是:wǔ shí。名词。意思是:旧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的时段为午时。后指中午十二时左右。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