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使节

基础信息

  • 词语 使节
  • 繁体使節
  • 拼音shǐ jié
  • 词性名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名词,指代表国家执行外交任务的人。常与“派遣”“接待”搭配。

词语解释

使节shǐ jié

1.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一国派往另一国办事代表

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节领事

minister; diplomatic envoy;

2.古时使者所持符节

tally;

引证解释

1.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符信。

《周礼 · 地官 · 掌节》:“凡邦国之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郑玄 注:“使节,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
宋 · 徐铉 《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作此与之》诗:“我持使节经 韶石,君作閒游过 武夷。”

2.使者。亦用以称派驻一方的官员。

史记 · 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璽,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 汉 · 使节法冠,欲如 伍被 计。”
唐 · 杜甫 《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川 合东西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
宋 · 王安石 《张工部庙》诗:“使节纷纷下禁中,几人曾到此城东?”
清 · 汪懋麟 《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诗:“吏民喧使节湖海秋天。”

3.特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

国语辞典

使节shǐ jié

1.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见周礼 · 地官 · 掌节》汉 · 郑玄 · 注。

2.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

唐 · 杜甫〈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诗:“非关使节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如:“外交使节”。

网络解释

使节 (词语概念)

使节,指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见《周礼 · 地官 · 掌节》:“凡邦国之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使节造句

  • 1. 古代,为了巩固邦交,皇帝经常派遣使节前往友邦进行访问和交流。
  • 2. 联合国秘书长派遣了一名特使作为和平使节,前往冲突地区斡旋谈判。
  • 3. 隆重的欢迎仪式在机场举行,以迎接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团。
  • 4. 总统亲自接见了来访的友邦使节,并就两国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
  • 5. 作为文化使节,他肩负着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使命。
  • 6. 这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曾多次担任国家使节,在国际舞台上为国争取权益。
  • 7. 战火纷飞之际,撤离的使节们在军队的护送下安全离开了战区。
  • 8. 在两国关系紧张时期,互派使节往往是缓解局势、恢复对话的第一步。
  • 9.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堪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和平与友谊使节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 驻外使节:使节可分为大使、公使、驻办公使及代办四种等级。
  • 国书:派遣国家元首介绍其使节给外国元首的正式文件,或使节卸任时,向该国元首呈递的辞别信。
  • 驻札国:称使节所驻扎的国家。
  • 驻节:大官停留在外,或使节驻留於外。
  • 使馆:外交使节在所驻国的办事机关。
  • 番使:旧称外国的使节
  • 驻在国:外交使节驻留的国家。
  • shǐ jié

    使节
    使

    使节,拼音是:shǐ jié。名词。意思是:①.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见《周礼·地官·掌节》汉·郑玄·注。②.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