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耸动

基础信息

  • 词语
  • 繁体聳動
  • 拼音sǒng dòng
  • 词性
  • 近义词颤动 晃动 蠕动 惊动
  • 反义词
  • 用法动词,指物体或身体部位不规则颤动。常用:肩膀、肌肉。

词语解释

耸动sǒng dòng

1.肩膀肌肉向上动。

他肩膀微微耸动一下脸上显出吃惊神情

shrug (one’s shoulders);

2.惊动故意夸大事实,使人吃惊。

耸动视听。

create a sensation;

引证解释

1.恐惧震动;使人震惊。耸,通“悚”。

南史 · 江夷传》:“每从游幸,与羣僚相随,见传詔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於容貌。”
宋 · 周密 齐东野语 · 巴陵本末》:“﹝ 潘甫 ﹞且称见率精兵二十万水陆并进,时皆耸动。”
宋 · 王禹偁 《送薛昭序》:“试於凤阁,文不加点,数刻而成。灿乎千言,耸动臺阁。”
明 · 宋濂 《<使南稿>序》:“有若 元凯 之为使,义正辞严足以耸动羣听。”
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晁梁 醒来方知道士果是神仙原来母亲的显应,耸动得人越发尊奉那个祠堂。”
孙中山 《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试观各国之大政党无不一言既出耸动全球。”

2.感动

《旧唐书 · 裴度传》:“及 度 奏 河 北事,慷慨激切,扬于殿廷,在位者无不耸动。虽武夫贵介,亦有咨嗟出涕者。”
《朱子语类》一一九:“因诵《子张问达》一章语言琅然,气节慷慨,闻者耸动。”

3.使人感动或激励

唐 · 司空《泽州灵泉院记》:“严饰祠宇乃助教之方……非欲自奉也。盖不崇不侈,无以耸动羣品,俾坚凑善之心耳。”
宋 · 苏轼 《御试制科策》:“人君之言与士庶不同,言脱於口而四方传之,捷於风雨。故 太祖太宗 之世,天下讽诵言语以为耸动之具。”
明 ·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 · 经四》:“惟 阳明先生 从游者最众,然 阳明 · 之学自足耸动人。”
梁启超 《新民说》九:“皆‘不自由毋寧死’之一语,耸动之,鼓舞之。”

4.怂恿。

清 · 黄六鸿 《福惠全书 · 升迁 · 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
清 · 陈天华 警世钟:“男子一举一动大半都受女子牵制。女子若是救国只要日夜耸动男子去做,男子没有从命的。”

5.犹抖动。

巴金 · 《春》二:“﹝她﹞低头起来两个肩头飘散长发下面微微地耸动。”
澄清 《大刀记》第十九章:“他将带回来爆炸管儿递给 梁永生而后耸动着双眉汇报。”

国语辞典

耸动sǒng dòng

1.抖动震摇

如:“他激动的两肩不住耸动。”

2.劝诱鼓动。也作“怂恿”。

《福惠全书 · 卷三二 · 升迁部 · 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

网络解释

耸动

耸动,指向上动,惊动、故意夸大事实、使人吃惊、耸动视听。见《南史 · 江夷传》:“每从游幸,与羣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於容貌。”

耸动造句

  • 1. 听到这个坏消息,他的双肩不禁微微耸动,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悲伤。
  • 2. 跑完马拉松后,那位运动员的胸膛剧烈耸动,大口喘着粗气。
  • 3. 熟睡的小猫肚皮有规律地轻轻耸动,显得十分安静祥和。
  • 4. 草丛深处传来细微的响动,似乎有什么小动物正在里面耸动
  • 5.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响,人群中传来一阵惊恐的低语,许多人的头皮都感到一阵耸动
  • 6. 举重选手放下杠铃后,他手臂上的肌肉仍微微耸动,显示出力量的痕迹。
  • 7. 房间里一片漆黑,她只听到床下传来一阵细微的耸动,心头顿时涌上一股寒意。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 愧恧:《南史.卷三六.江夷传》:「耸动愧恧,形於容貌」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章句繁芜,心神愧恧」
  • 掇肩:耸动肩膀。
  • 耸肩:耸动肩膀。
  • 耸:举例:「受到耸动的抗议民众,一时情绪都激动起来。
  • 怂恿:《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年勾着处州的马纯上,怂恿家兄炼丹」《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子谨、人瑞又从旁怂恿,老残只好答应」也作「耸动」。
  • 黄色新闻:指出版报纸时,利用耸动的消息以吸引读者的新闻报导。
  • 紫宸:《梁书.卷五.元帝本纪》:「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皇」
  • sǒng dòng

    耸动

    耸动,拼音是:sǒng dòng。意思是:①.抖动、震摇。②.劝诱、鼓动。也作“怂恿”。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