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翰林

基础信息

  • 词语
  • 繁体
  • 拼音hàn lín
  • 词性名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名词。旧时指翰林院官员;亦泛指有文才的士人。

词语解释

翰林hàn lín

皇帝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选拔

翰林天台先生。 —— 明 · 高启《书博鸡者事》

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引证解释

1.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

《晋书 · 陆云传》:“辞迈翰林,言敷其藻。”

2.文士

唐 · 杜甫 《宴胡侍御书堂》诗:“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

3.鸟栖之林。

晋 · 潘岳 《悼亡诗》之一:“如彼翰林鸟,双飞一朝隻。”
唐 · 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诗:“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

4.官名。指翰林学士。参见“翰林学士"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81588a5be>翰林学士”。

5.官名。指 唐 · 宋 翰林官员

6.官名。指 清 代翰林院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

7.翰林院。

唐 · 韩愈 《董公行状》:“﹝ 公 ﹞拜祕书省校书郎,入翰林为学士。”
清 ·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近年馆课,悉用朱阑大卷先公翰林时,尚是白摺也。”

国语辞典

翰林hàn lín

1.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称号

2.形容文翰之多如林

文选 · 扬雄 · 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

翰林造句

  • 1. 唐代科举制度下,许多才华横溢的士子都被选入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书、编修史籍。
  • 2. 他凭借出众的文采和深厚的学识,高中状元后即被授予翰林编修之职,前途一片光明。
  • 3. 旧时,能入翰林者无一不是饱读诗书、才思敏捷的当世英才。
  • 4. 那位年轻的学者在学术界声名鹊起,被同行们誉为新一代的“翰林”。
  • 5. 清朝时期,翰林院的官员不仅要参与文化典籍的编纂,还要担任皇子皇孙的老师。
  • 6. 祖父常说,当年如果不是家道中落,他或许也能像先祖一样,金榜题名入翰林
  • 7. 《红楼梦》中,贾政就曾担任过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可见贾府的文化底蕴深厚。
  • 8.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文笔流畅,深得当年老翰林的赏识,传为一时佳话。
  • 9. 这位老先生退休后仍笔耕不辍,每日沉浸书海,真可谓是当代隐居的“翰林”。

hàn lín

翰林

翰林,拼音是:hàn lín。名词。意思是:①.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的称号。②.形容文翰之多如林。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