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公士

基础信息

  • 词语 公士
  • 繁体
  • 拼音gōng shì
  • 词性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名词,秦汉时最低军功爵位,代指获此爵者。

词语解释

公士gōng shì

1.在官之士;公家之士。

2.公正之士。

3.武功爵名。战国时秦商鞅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汉同秦制。后代亦或沿用

4.复姓。汉有公士不害。见通志 · 氏族四》

国语辞典

公士gōng shì

1.秦制爵位名称用来赏赐功劳的人。汉代承袭之,北宋也曾采用秦制,赏赐人民爵 位称为公士”。

2.卿、大夫、士的孩子

礼记 · 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3.公平正直士人

荀子 · 不苟:“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可谓公士矣。”

网络解释

公士

公士,汉语词语,意思是官之士,公家之士;公正之士。也是一个爵位名。

在爵位名中,公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一级,即最低一级。有此爵之民,仍须服役,仅身份略优于无爵之人。《汉书 · 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言有爵命,异于士卒,故称公士也”。可享有岁俸约五十石,同时另有田一顷,宅一处仆人一个。

公士造句

  • 1. 在秦国军功授爵制度下,一名普通农夫若能斩首一级敌军,便可被授予公士的爵位,地位有所提升。
  • 2. 尽管公士在二十等爵中位阶最低,但拥有此爵位的平民已可享受减免徭役和田宅等权益,是普通百姓向上的重要一步。
  • 3. 秦汉时期,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农家子弟,都将能获得公士爵位视为步入上层社会的起点。

gōng shì

公士

公士,拼音是:gōng shì。意思是:①.秦制爵位名称,用来赏赐有功劳的人。汉代承袭之,北宋也曾采用秦制,赏赐人民爵 位称为“公士”。②.卿、大夫、士的孩子。③.公平正直的士人。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