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三国吴名将吕蒙。语出晋・虞溥《江表传》。后用“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刮目相看”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1]上代[2],过[3]言议,常欲受屈。肃[4]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1]鲁肃:公元173∼217,字子敬,东城人。三国吴名将,个性方正严谨,富而好施,长于文章,思虑深远,有过人之明。在赤壁之役,建议结合刘备抵御曹操。辅佐周瑜大败曹军,为孙权所器重,官拜奋武校尉,转横江将军。
[2]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三国吴舒人。有文武才,辅佐孙策平定江东,为吴水军都督,败曹操于赤壁,拜前将军,领南郡太守。亦称为“周郎”、“周公瑾”。
[3]蒙:即吕蒙(公元178—219),字子明,富陂人。三国吴名将,曾计夺荆州、擒关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4]拊:音fǔ,抚、拍。
三国吴将吕蒙本来没读什么书,有一天吴国君主孙权把他找去,跟他说:“你现在已独当一面,承担重任了,最好增长一点学问来开拓心胸眼界。”吕蒙当场回复孙权说:“在军中,甚为忙碌,恐怕找不到时间读书。”孙权说:“再忙,也没我忙。回去赶紧从《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和三史读起。要记住孔子也说过:『与其一天到晚都在空想,不如定下心来去好好读书。』汉光武帝在军务操劳中,仍然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何不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勉励自己呢?”吕蒙听了以后,下定决心苦读群书。果然学识精进,甚至于连一些硕儒书生都不如他呢。后来鲁肃暂代周瑜处理军务,有一天到吕蒙驻守的营区去巡视。鲁肃本来有点轻视吕蒙,结果经过一番谈论之后,自己反倒显得见识不如吕蒙。这时候,鲁肃不禁用手拍著吕蒙的背,赞赏著说:“我原本以为老弟只会带兵打仗,今天一谈,方才知道老弟学识英博,已非当日那个粗汉子吴下阿蒙了!”吕蒙一听,立即说:“这就叫士别三日,应该刮目相待了!”后来“吴下阿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摘录出来,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语义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类别用在“才识浅薄”的表述上。
①如果你认为对方是昔日吴下阿蒙,那就大错特错了。
②如今他获得博士学位,当年的吴下阿蒙已蜕变成一位学者了。
③才一年不见,他的眼界变得如此宽阔,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可比。
④如今他学问精进,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真可谓:“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
a person who is still shallow in knowledge(an ignorant person)
wú xià ā méng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吴下阿蒙,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吴下阿蒙意思是: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晋・虞溥《江表传》。一般作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