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寒衣

基础信息

  • 词语 寒衣
  • 繁体
  • 拼音hán yī
  • 词性名词
  • 近义词冬衣
  • 反义词
  • 用法指冬季御寒的衣物。常作名词,搭配“添置”“准备”“送去”等。

词语解释

寒衣hán yī

冬天御寒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就居求寒衣。 —— 资治通鉴 · 唐纪》

winter clothing;

引证解释

1.御寒的衣服。

晋 · 陶潜 拟古诗之九:“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唐 · 梁洽 《金剪刀赋》:“及其春服既成,寒衣欲替。”
金 · 元好问 《望归吟》:“北风吹沙杂飞雪,弓弦有声冻欲折。寒衣昨夜 洛阳 来,肠断空闺秋月。”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一:“慰劳总会征募寒衣。”

2.冥衣。多用纸制作

明 ·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 · 春场》:“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綵也。”
清 ·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 · 送寒衣》:“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綵帛作成冠带衣履,於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3.指十月初一祭扫之节。

清 · 王士禛 池北偶谈 · 谈献三 · 苏门孙先生言行》:“凡佳辰令节寒食寒衣皆拜,设时食。”

4.谓因衣服单薄受寒

《素问 · 藏气法时论》:“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长夏,起於秋,禁寒饮食寒衣。”

国语辞典

寒衣hán yī

1.冬日御寒的衣服。

北周 · 庾信〈咏画屏风〉诗二五首之一一:“寒衣及早,将寄霍嫖姚。”
唐 · 梁洽〈金翦刀赋〉:“春服既裁,寒衣欲替。”

2.北平风俗十月一日祭祖时所焚的纸制衣服。

网络解释

寒衣 (汉语词汇)

寒衣,指冬天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语出《资治通鉴 · 唐纪》:“就居求寒衣。”

寒衣造句

  • 1. 冬天临近,奶奶拿出尘封已久的针线,开始为远方的孙子缝制新的寒衣
  • 2. 慈善机构发出倡议,呼吁市民踊跃捐赠闲置的寒衣,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温暖过冬。
  • 3. 冷空气骤然来袭,人们纷纷裹紧身上的寒衣,匆匆赶路。
  • 4. 母亲每年都会提前为家人准备好寒衣,确保大家在严冬里不会受冻。
  • 5. 戍边战士收到家乡亲人寄来的厚实寒衣,心里感到一阵暖意。
  • 6. 入秋后早晚温差大,是时候把去年的寒衣从衣柜里找出来了。
  • 7. 她细心地将洗净晒干的寒衣叠好,整齐地收进了储物箱中,留待来年再穿。

hán yī

寒衣

寒衣,拼音是:hán yī。名词。意思是:①.冬日御寒的衣服。②.北平风俗在十月一日祭祖时所焚的纸制衣服。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