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字词通

政理

基础信息

  • 词语 政理
  • 繁体
  • 拼音zhèng lǐ
  • 词性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治国理政的原则与方法,或指治理行为本身,兼作名词和动词。

词语解释

政理zhèng lǐ

政治

内修政理。 —— 三国志 · 诸葛亮传》

political affairs;

引证解释

1.谓为政之道。

《鬼谷子 · 本经阴符》:“原人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
唐 · 韩愈 《应所在典帖良人男女等状》:“鞭笞役使至死乃休。既乖律文,实亏政理。”
宋 ·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公之文根乎仁义而达之政理,盖所以翼‘六经’而载之万世者也。”
明 · 黄绾 《明道编》卷四:“故当时政理清明风俗淳厚。”

2.谓有卓越政绩

后汉书 · 张衡传》:“衡 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姦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三国志 · 蜀志 · 诸葛亮传论》:“亮 之器能政理,抑亦 管 萧 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 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3.政治。

管子 · 重令》:“兵虽彊,不轻侮诸侯,动众用兵必为天下政理。”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理’下文作‘治’,此作‘理’者, 唐 人避讳而后儒未订也。”

网络解释

政理

政理,汉语词汇。

拼音:zhèng lǐ,

解释为谓为政之道、政绩、政治。

政理造句

  • 1. 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便是关于如何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昌盛的政理
  • 2. 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其政理是否清明公正,能否赢得民心。
  • 3.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推行开明稳健的政理,对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
  • 4. 君王若想长久安坐其位,便须勤于思虑,躬身政理国家大事。
  • 5. 地方官吏肩负重任,需细致入微地政理地方财政与民生。

zhèng lǐ

政理

政理,拼音是:zhèng lǐ。意思是:政治。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