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平易近人”。见“平易近人”条。
此处所列为“平易近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平易近人”原作“平易近民”。据《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载,周公和姜太公都因为辅佐武王打败商纣有功,分别受封于鲁和齐。但是周公一直留在都城协助处理政事,就派他的儿子伯禽去管理。伯禽上任三年后才向周公回报政绩,而姜太公上任五个月就回报他的政绩。原来伯禽为了改革鲁地的风俗和礼制,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姜太公则是简化君臣之礼,顺应齐地风俗来治理。周公在听到伯禽迟于回报的原因后,就曾叹气说:鲁国将来会臣服于齐国,因为政令平和简易,贴近民意,人民必定会来归顺。后来“平易近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态度和蔼亲切,容易接近。亦用来形容诗文浅白易懂。
have a way with one
простотá в обращении с людьми
píng yì jìn mín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平易近民,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平易近民意思是:见“平易近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一般作谓语、宾语,指人或文章等。